当地时间9月1日,美国休斯顿警方称,当地一名11岁男孩在玩“按铃跑”恶作剧时遭枪击身亡。这是网络潮流最新的悲剧案例,此前当局一直警告家长们,该热潮可能...
乌军败相难掩之际,俄开始找美国“算账”?联合国显露不寻常一幕
据国际在线报道,俄罗斯国防部近日称,俄军对苏梅州乌军部队发动打击,摧毁12辆装甲车。俄方还称,过去一周,俄军新控制了6个定居点,对乌方军工企业、能源设施、军用机场发动了打击。乌克兰方面称,乌军打击了俄军事装备集中区、无人机控制中心、雷达站等,乌军还与俄军在哈尔科夫、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发生战斗。近日,联合国安理会审议有关“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情况。俄罗斯代表表示,没有政府支持,“北溪”管道不可能被炸毁。
“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发生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其地缘政治意义不言而喻。“北溪”管道是连接俄罗斯和欧洲的重要能源通道,爆炸事件无疑加剧了欧洲的能源危机,也对俄罗斯的能源出口造成了沉重打击。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袭击可能是某些国家为了削弱俄罗斯的能源影响力,或者为了加剧欧洲对俄罗斯的依赖而精心策划的。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缺乏确凿的证据。然而,在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博弈中,任何可能性都不能排除。
2022年9月26日,海底管道发生爆炸,大量天然气泄漏。经调查发现,4条管道中的3条发生泄漏,共有4个泄漏点,分别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事发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参与。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发布调查报告,将“北溪”管道爆炸的矛头直指美国。根据赫什的调查,早在2021年12月,美国情报部门就开始策划破坏“北溪”管道,然后逐步将计划付诸实施。
关于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华尔街日报》称,“这是一个酒吧打烊时才可能会出现的离奇计划”。报道说,2022年5月,一些乌克兰高级军官和商界人士聚集在一起,为乌克兰成功阻止俄军推进而干杯。在酒精和热情的推动下,有人提出了一个激进的下一步计划,那就是摧毁北溪管道。报道称,作为现代史上最大胆的破坏行动之一,这次行动加剧了欧洲的能源危机,根据国际法,这是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可被视为战争行为。
美国媒体的报道充满了戏剧性,他们将爆炸事件描述成了一场由乌克兰情报部门策划、由乌克兰特种部队执行的“秘密行动”,甚至还给出了行动细节:一群“平民潜水爱好者”驾驶游艇前往目标海域,在北溪管道上安装炸弹然后引爆……。如今,德国《明镜》周刊的最新报道,再次将乌克兰推到了风口浪尖,报道称,乌克兰情报部门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就制定了炸毁北溪管道的计划,并获得了美国情报部门的知情。
展开全文
“破坏‘北溪’管道行动小组由乌克兰前特工和平民潜水员组成。”德国《明镜》周刊网站9月25日以此为题报道称,经过为期近两年的调查发现,爆破“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行动小组由多名乌克兰潜水员组成,他们几乎全是平民。乌克兰前特工罗曼·切尔温斯基策划了破坏行动。对于德媒的报道,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称,乌克兰与“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无关。另据俄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9月26日表示,站在“北溪”爆炸案背后的是美国当局和美国总统拜登本人。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近日在发言中表示,“北溪”管道遭到“恐怖袭击”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欧洲能源和环境安全以及波罗的海航行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今年2月,丹麦和瑞典宣布结束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北溪”管道的确遭人为故意破坏,但似乎不可能在两国司法管辖范围内提起刑事诉讼。过去两年,德国未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供任何有关其在调查中所取得的实质性信息。涅边贾表示,俄罗斯曾试图在安理会内部达成一致,要求德国公开透明地开展调查,但“始终遭到美国及其盟友阻挠”。
另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在会上发言说,两年前,“北溪”管道发生爆炸,震惊世界。这一针对跨国能源基础设施的破坏,给全球能源供应、海洋生态环境和海上航运安全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两年来,国际社会一直高度关注事件调查进展,安理会多次进行审议,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安理会成员一再呼吁,要开展客观、公正、专业调查,尽早查明真相,将肇事者绳之以法,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令人遗憾的是,国际社会至今仍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
中国代表对俄罗斯提出的安理会主席声明草案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一草案不仅客观反映了事件现状,还体现了各方对透明度和公正性的共同追求。他呼吁安理会成员放下分歧,积极磋商,尽快就草案达成一致,为事件的深入调查铺平道路。接下来,他将目光转向了德国,这个在事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国家。他希望德国能够摒弃拖延和遮掩,以开放和负责任的态度,尽快公布调查进展和结果。他强调,德国的积极行动不仅是对国际社会的尊重,也是对自身信誉的维护。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