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全球首款瓣膜介入手术机器人,成为得力助手,辅助医生开展经导管二尖瓣微创手术;国内第一家元宇宙领域创新联合体,组建仅一年,便攻克工业...
乐安“产业链”上铺就“致富路”
金秋时节,走进抚州市乐安县万崇镇,迎面而来的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美在山水、美在田野、美在村民的致富路上和丰收的笑容里……
2022年以来,该镇大力推进“党建+乡村旅游”,以创建多种农业产业为抓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维持稳固好现有的双孢菇、油菜、白莲、优质稻等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扩大规模、打造品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做大蔬菜产业
| 促进农户增收
9月22日,记者来到丰林村,在槟榔芋基地里,近20名村民正忙着采挖槟榔芋,不一会儿工夫,个大体圆的槟榔芋便堆满田间,村民们忙着削茎、去叶、装袋。
▲村民忙着采挖槟榔芋。
“一共种了40余亩槟榔芋,每天都能挑拣出1斤以上,个头在1斤半以上的能卖2.4元每斤,个头在1斤至1斤半的1.5元每斤。”村民罗仁保说,很多福建、湖南的买家会上门收购,不愁销路。另外,他家还种植了70亩白莲,每亩年均有近4000元的收入。
展开全文
▲村民忙着采挖槟榔芋。
王和增是在槟榔芋基地务工的一名脱贫户,她告诉记者,每天在基地里干活可拿到100元以上的工资,家门口就业不仅方便,收入还不错。
▲槟榔芋喜获丰收。
位于院前村的乐安县汇生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内,生机勃勃,50亩的大棚里开满了辣椒花,长势稍快的已经长成手指长的小辣椒了,再有十天左右,辣椒就能采收供货。“我们本着发展地方经济、带动百姓共同致富的目的,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订单式生产,统一销售。”该公司负责人文仉保说,基地共流转土地200亩,直接带动周边农户50余人就业,年人均增收可达1.5万元以上。
▲蔬菜基地负责人文仉保在查看辣椒长势。
据了解,蔬菜产业是万崇镇主导产业之一,目前,该镇已发展油菜2800亩、双孢菇棚65个、设施蔬菜700亩、槟榔芋500亩。
打造特色业态
| 农旅深度融合
“快看快看,孔雀开屏了,那边还有天鹅,这里真是美如画呀!”走进万崇镇古樟湾生态园,道路旁两排花瓶造型的紫薇花在风中摇曳,争相斗艳。
▲古樟湾生态园内花开正艳。
据了解,古樟湾生态园于2018年兴建,总投资3.6亿元,规划面积6000亩,现已种植紫薇花、茶梅、海棠花、桂花、荷花等,呈现出一年四季季季有花、月月有景的景观。另外,还养殖了孔雀、天鹅等动物,成了乐安县的一处网红打卡点。
▲游客在古樟湾生态园欣赏天鹅绒紫薇花。
天宝生态园研学基地与古樟湾生态园相距5分钟的车程,该基地总占地面积约500余亩,将打造成集产、教、研、学、游于一体的农耕文化研学基地。目前,基地一期果树、菌类、蔬菜等种植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建设的耕种、研学等项目也进入中后期,预计明年上半年可全部投入使用。
乡村旅游关键在于留住客,乡村性和本土性才是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为抓住这一机遇,池头村村民邱玉珍发展民宿产业,特色乡村民宿和农家餐馆让她的腰包鼓了起来。“自从开了民宿和农家餐馆,每年收入近20万元。”邱玉珍说道。
近年来,万崇镇积极吸纳有能力、有干劲的本土乡贤,推动餐饮民宿、乡村旅游等多领域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实现乡村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力。
发挥党员智慧
| 产业协同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乡村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党员智慧。
“我们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好产业合作社。”该镇党委书记程求平说,在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该镇还想方设法发展特色农家乐、民宿以及“旅游+康养”“旅游+研学”等业态,并依托坪背村的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党建+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除此之外,该镇以“书记代言、干部带头、党员助力”的方式直播助农,不定期开通乡村振兴直播间,宣传乡村体验式旅游等活动,为本地特色农产品、小吃美食、手工艺品“代言”“带货”,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据了解,万崇镇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确保在2022年实现4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力争2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让更多村民分享到发展的红利。
编辑:李丹
校审:甘俊茜、刘霞
审核:龚亮保
来源:江西学习平台
【要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总书记始终记挂“三农”工作
【要闻】今天中秋节,省委书记易炼红送上节日祝福并检查调度疫情防控等工作落实情况
【振兴】可喜可贺!高安11对新人中秋集体婚礼
【振兴】乘势而上写华章 —— 吉安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